close

昨天和金融工程班的老師有了以下的對話,探討區塊鏈技術翻轉產業生態的可能性——

某教授說:「我不太認同有人說金融科技中區塊鏈能像互聯網這麼偉大,改變世界,他們聲稱區塊鏈技術讓互聯網從「資訊網」變成「價值網」。
但我認同其中『智慧合約』中將契約程式化自動執行的做法。
區塊鏈所期望達成的去中心化,形成了更多的中心;所謂交易成本的減少,事實上增加更多的運算成本(據說全世界1/10的計算資源用於採礦)、儲存成本(分散式帳本更浪費空間)與傳輸成本。
我針對這些問題求教過領域的專家,至今他們沒有辦法反駁我的質疑。
有一位寫了一本區塊鏈書的教授更有趣,他直接否定公有鏈的價值,只承認私有鏈,但私有鏈的基本精神與去中心化是違背的。
我口試過許多區塊鏈的學術論文,第一個問題是問他們有沒有過去作法無法解的問題,非用區塊鏈技術不可,目前沒有得到答案。」

我說:「觀察近30年的IT市場技術演進,我看見的是技術市場一直在朝能以最大經濟效益滿足市場的一方擺盪,一波波技術併發之後又整併歸於市場最有效率的山頭上。區塊鏈技術在各個領域挑戰既有的Trust技術後,猜想Trust的技術市場也將是如此發展。只是目前在各個風起雲湧的領域中,還看不出來山頭在哪,只看見一個個深坑,像是支付領域分散的區塊鏈顯然打不過集中的VISA / Master Card。
以我個人所處的產業來看,區塊鏈技術確有其機會。我們公司是在為建築師、營造廠、建設公司、建材商提供資訊服務,做資訊流的串接。當建材商與工班提供建材與勞務給營造廠時,只能對90天的期票寄予信任;當營造廠為建設公司蓋房時,只能對120天的期票寄予信任;當代銷公司為建設公司賣房時,也只能對市場、對銀行放貸、對政策......等等寄予脆弱的信任。當這一長串價值鏈中間有任何一個環節無法持守信任,整個價值鏈就發生風險。目前金融體系所提供的擔保費用高達契約金額20%~25%,成本非常高。當前產業鏈上trust成本如此高昂的情況,給了能以更高經濟效益滿足市場的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絕佳的生長環境。
如果建材商出貨後隨即能取得token用來跟材料商進貨;中間營造廠、建設公司、代銷公司都被區塊鏈串聯起來;當房子賣出去取得銀行貸款那一刻,自動觸發智能合約將款項分配給價值鏈上每一個token。過程中不管營造廠倒閉,建設公司爛尾樓轉售,還是代書以低報高...等等,每個token的權益都無法被否認,trust成本靠區塊鏈技術降到極低的情況,這整個產業價值鏈就盪到區塊鏈上。
但有個極大的變數是,目前中心化的金融體系擔保方式也有技術提升的可能性,最終誰能勝出就看哪一方能以最大經濟效益滿足市場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區塊鏈 智能合約
    全站熱搜

    Eddie Q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